岐澳古道(珠海)游径

  • 资源详情

位置:珠海市高新区、香洲区

●游径主题: 岐澳古道(珠海)游径,曾经走出了无数影响甚至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先驱和重要人物,沿线至今还留存着许多古镇、古村以及名人故居等,是清代广东政府治理香山、管理珠江口西岸海防、管辖澳门的交通动脉,是中央政府对澳门管控的鲜活见证,同时,也是近代大量新思想、新文化、新信息传播到中国广阔的内陆地区的主要路径。

●游径资源选点:古氏大宗祠(那洲村史馆)--古元故居--莫氏大宗祠(会同村史馆)--调梅祠(会同电影小馆)--栖霞仙馆--长南迳古道遗址--长南迳古道摩崖石刻--长南三孔桥--普陀寺--农科奇观--梅溪牌坊--陈芳家宅--杨公亭--中山纪念亭--前山寨城墙--圆明新园--愚园--拉塔石炮台--拱北莲花亭--拱北口岸

●游径线路策划:岐澳古道(珠海)游径包含两段,东段以长南迳古道为依托,并通过连接线联系起会同村、普陀寺、陈芳故居等资源点;西段在尊重原岐澳古道历史走向基础之上,以现有城市道路为依托,通过连接线方式串联起杨公亭、中山纪念亭、前山寨城墙、拉塔石炮台、拱北莲花亭等历史资源点,并与岐澳古道(中山段)对接。

本段游径形成两段可徒步游览的实体游径,一是长南迳古道实体游径,长约8公里;二是梅溪牌坊旅游区形成一段实体游径,联系起梅溪牌坊、陈芳故居、农科奇观等资源点。

●游径导览图:

图片1.png

●游径资源选点图文介绍:

1.古氏大宗祠(那洲村史馆)

那洲村史馆设在古氏大宗祠内,该祠位于唐家湾镇那洲村三村,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是那洲古姓村民的始祖祠。总面阔19.58米,总进深25.95米,建筑占地面积508.1平方米。古氏大宗祠抗战前曾作 “崇德学校”。该建筑是研究香山地区祠堂文化和古氏族人发展史的实物资料,现已作为那洲村史馆,用于展陈那洲村发展历史及村内历史名人故事。古氏大宗祠现为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2015年高新区投资全面修缮古氏大宗祠,并建成那洲村史馆。该馆从那洲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历史人物、文化遗产、今日那洲等五个方面,展示了那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那洲在明朝时称“那溪”、“那土”,因茅湾河河床淤积成田,故改称为那洲。那洲村名始见于嘉靖《香山县志》。

图片2.png

2.古元故居

坐东南向西北。由主座和庭院组成,占地面积约300㎡,主座土木结构,面阔三间,两进夹一天井,建筑占地153.51平方米。硬山顶,青砖灰瓦,大幅山水灰塑和彩色书画工艺考究,神楼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岭南古民居。室内陈列有古元代表作(复制品)39件,并有反映古元生平的图片展览。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3.png

3.莫氏大宗祠(会同村史馆)

会同村史馆设在莫氏大宗祠内,该祠建于清代,总面阔18.43米,总进深45.4米,建筑占地面积836.7平方米。该馆通过1万多文字,近百张历史照片,20多件实物,从会同村发展概况、莫氏家族历史概况、会同村人物三个方面,讲述会同村的传奇故事,展示会同村作为以莫氏家族为代表的买办文化的物化缩影、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兼容在村镇建设中的典型范例及珠海近代史活标本的独特价值。

会同村地处珠海市凤凰山脉北部,坐落在犁冈山下,青山环抱,南北两溪在村前汇成长塘、荷池,向西流向那洲村。古榕婆娑,桄榔参天,樟树和木棉在村间洒满绿荫,碉楼与祠堂相依而建,三街八巷,横直成行。社坛与牌坊并不气派,却是古村的写照,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古韵犹存。那牌坊上“北环紫极”、“南控沧溟”的碑刻,还有碉楼上 “风起”、“云飞”的题字,展现出岭南文化的魅力,表达出先辈们的志向和胆略。

图片4.png

4.调梅祠(会同电影小馆)

会同调梅莫公祠,建于清代,是纪念会同村莫氏九世祖莫尚贤(号调梅)的祠堂。会同村为香山县最早全村街道照明和放映电影的村庄,可追溯至1922年(民国11年),会同村人莫咏虞兴建了一座栖霞仙馆,并托人从英国买回了一台发电机,供给栖霞仙馆和全村居民用电。与发电机同来的,还有从香港请来的电影队,每隔几个月,栖霞仙馆内光影熠熠,村民欢聚一堂,光影的种子也在会同村生根。而在1924年(民国13年),另一位热心桑梓的会同村人莫鹤鸣还为会同拍摄了一部名为《香山模范乡》的电影记录片,影片曾在香港公开放映。

会同电影小馆展馆分“梦回会同”“时代与传说”“声色影的交汇”“群星闪耀”四大板块,由“梦”引入,以梦回栖霞仙馆作为展馆的开篇,将带给广大游客一场别开生面的“寻梦之旅”。

图片5.png图片27.png

5.栖霞仙馆

20世纪10年代,会同村人、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莫咏如,花一千两银子在故乡会同村买了三十余亩果地,仿造西洋别墅花园修建了大型园林式斋堂——栖霞仙馆,兼作自己消暑度假的私家会所。

作为珠海三大历史园林之一,栖霞仙馆呈现多元建筑文化混合、杂处的风格、意境,反映了主人的审美品位,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映射出买办家族历史、人文的兴衰,是研究珠海历史、文化、人文的物化资料,具有高层次文化休闲旅游开发的潜力。从主楼往外看,观音六角喷水池和发电机房只剩残垣断壁,而兰亭、茅亭和啖荔亭三座风格迥异的凉亭也掩映在荒草之中,这几个亭以前都是重檐攒尖顶,绿琉璃瓦装饰,分别代表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建筑风格。

图片6(1).jpg

6.长南迳古道遗址

长南迳古道遗址位于高新区唐家湾镇官塘社区至前山东坑村。开路年代不详,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呈南北走向。长南迳古道是古时候上栅、官塘等村民往来于前山、澳门的主要通道,是研究清代香山北部地区与澳门之间交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7.png

7.长南迳古道摩崖石刻

长南迳古道摩崖石刻位于香洲区前山街道东坑社区凤凰山主峰西南坡的古道石壁上。石刻幅面面积0.5平方米,阴刻楷书“雍正三年孟秋榖旦佘非凡重修长南迳”。据记载,长南迳古道由来已久。康熙年间,官塘村监生佘非凡的女嫁到隔山的翠微村,为方便来往这里的行人和女儿回娘家与亲人团聚,佘非凡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捐资重修长南迳,据传为使工程早日完成,七十高龄的佘非凡亲自率领民众进行重修工作,工程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竣工。该石刻对研究香山北部地区与澳门之间交通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片8.png

8.长南三孔桥

长南三孔桥位于长南迳古道西面,工艺精细,结构紧凑,桥面平整,每一块构件都有独特的形状,石板的宽度不等,没有可调换的可能。桥墩的迎水端呈三角形,为了消减共振产生的破坏力。该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有近约130年历史,是香洲区保存最完整的古桥。

图片9(1).jpg

9.普陀寺

普陀寺顺着山势以1:1的比例重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的主要建筑物及名胜。该景区占地4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艺术十分精湛,殿堂黄墙黛瓦,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古寺庙建筑特色,佛像雕塑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姿态雄伟。

图片10.png图片11.png

10.农科奇观

农科奇观位于珠海市梅溪双龙山下,占地2000亩,是直属珠海市的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农业旅游观光园,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优美、展示高科技农业的现代观光农场。依靠现代农业高科技,农科奇观创造出无土种植而开花结果,四季常青的神话。被誉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广东省农业区域性试验中心”、“国家亚热带兰花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图片12.png

11.梅溪牌坊

梅溪石牌坊坐落“陈芳花园”旧址,位于广东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和十七年(1891),现存3座,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赐建的。其建造选用花岗岩为石材,运用中西合璧的艺术造型、力学结构和精美的雕刻等装饰,被誉为珠海“海派历史文化”的缩影,其中国牌坊艺术展馆更是汇聚了中国现存的牌坊精品模型。

图片13.png

12.陈芳家宅

整体坐东南向西北。包括花厅、陈席儒大宅、占五陈公祠、陈赓虞大宅、保卫厅、碉楼、厨房、工人房和庭院,占地面积5927㎡。陈芳家宅中西合璧,宏大精巧,对研究陈芳家族史和当时建筑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图片14.png

13.杨公亭

翠微杨公亭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翠微村南面。始建于清末民初。坐东北向西南,长7米,宽5.8米,檐高3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四柱四角亭。歇山卷棚顶,绿色琉璃瓦饰铺屋面。亭柱做水刷石饰面,柱头上设混凝土仿古异型角科斗拱,拱构饰纹如瑞兽首,造形别致。两侧山墙饰有精美的灰塑图案,瓦当有“振兴国货”字样,滴水瓦有鹰和英文字母组合图案。亭正面梁额阳塑“杨公亭”三字,柱阴刻楹联。

杨公亭是时任上海太古轮船公司总买办杨梅南为纪念其父亲杨殿琛而建。1988年,杨梅南的裔孙香港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重修。杨公亭建成初期,翠微村的慈善组织在此设茶水供应路人免费饮用。1925年,岐关公路建成通车,杨公亭便作为岐关车站候车点。

此亭为典型的中西结合式风格,是翠微村公共交通和生活的见证,记录了杨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是研究珠海地区近代建筑风格和翠微村村落发展史的重要实物遗存。

图片15.png图片16.png

14.中山纪念亭

香洲中山纪念亭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民国元年(1912)5月25日,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由澳门返回家乡翠亨村,途经前山村,受到上万群众热烈欢迎,即兴发表演说。乡民们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首创民国之功,征得其同意,在前山东门附郭建一凉亭,以永志其事。孙中山亲自荷锄动土,躬行奠基礼。民国四年(1915)毁于台风,民国十四年(1925)8月重建。贾尔斌题“中山纪念亭”。198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珠海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亭南立“天下为公”石匾,亭北立《前山中山纪念亭简介》碑记,为隶书镌刻。香洲中山纪念亭是中国纪念孙中山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对研究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17.png

15.前山寨城墙

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用石头和夯土扩建为规整的军事城池。原城址周围475丈,高9尺,厚3尺,每 20丈增筑一子城。有三门:南门“前丰”,东门“物阜”,西门“晏清”,北边倚山不设门。前山寨城址现仅存北城墙113米,城墙底宽2.15米,高3.3米,占地面积243平方米。整体由东南向西北延伸,为常见的夯土墙,材料以黄色粘性土为主,城墙顶部外侧有砖砌墙垛。在300多年的历史中,前山寨城曾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的尊严与安全发挥过重要作用。

图片18.png

16.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于1997年2月2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坐落于珠海九洲大道石林山下,占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之一。圆明新园融古典皇家建筑群、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为一体,为游客再现圆明园。2016年被列入珠海市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保护名录。图片21.png图片20.png图片19.png

17.愚园

清光绪八年(1882),由徐润从上海派人回家乡仿上海“豫园”营造,光绪三十年(1904)建成。坐西向东。原布局为南面建有石牌坊、雨之徐公祠、“忍”字碑等,北面有荷塘、月塘、石桥、徐公墓地等,中间筑假山、曲径,园中有木桂、木棉、荔枝、榕树等树木花草,并筑有围墙,占地约17000平方米。现仅存一座房屋、两座假山、一座石桥和几棵古树。愚园是珠海地区历史上唯一一座具有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的私家园林,对研究徐润生平有很高的实物参考价值。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22(1).jpg

18.拉塔石炮台

清道光廿一年(1841)修筑,占地约3,600平方米。遗址平面呈磨形,四面有石砌挡土墙,中间则巨石堆栈。遗址巨石上刻有“南天柱石”和“凤山锁钥”。清道光廿九年(1849)由于关闸发生沈亚米刺杀澳门总督亚马勒事件,澳葡当局曾攻占炮台,清光绪十六年(1890)收复。之后,此遗址曾作过拱北海关陆路缉私总部,194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现为武警五支队军事用地。遗址目前存一座清末拱北海关办公楼和一座民国时外国人建造的了望塔。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24.png图片23.png

19.拱北莲花亭

莲花路是位于珠海拱北中心的一条著名商业步行街,是珠海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也是珠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是南粤明珠之龙眼所在。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莲花亭, 见证了莲花路和珠海的发展历程,更是连接珠澳的紧密纽带,也是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

图片25.png


20.拱北口岸

拱北口岸(Gongbei Port)是连接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珠海市的口岸,位于珠海市东南部,毗邻澳门,“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拱北是全国口岸重地,“拱北”是以当时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拱桥的“拱”字和北岭的“北”字定名。

拱北口岸节假日通关客流高峰值达50多万人次,俨然成为中国第一大陆路口岸。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拱北口岸作为“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是最具潜力的海上丝绸贸易重要支点之一,它将继续肩负使命、发挥作用,加强珠海与港澳以及全世界的连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同时,拱北口岸作为珠海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为那些曾在这里停留过的人,保留着那一段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

图片26.png

(图文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