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楼舞

  • 资源详情

资源项目简介:

  连滩禾楼舞分布于粤西郁南县连滩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岭南一种十分古老的舞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禾楼舞经历了从乌人到瑶族到汉族的相继传承,并融入了道教的文化元素,逐渐演变为庆丰收盼太平的传统民间舞蹈。而在当地民间,还赋予它的起源以更为原始的神话色彩,传说远古南江地区连年旱灾,遍野饥荒,神农氏便派曾孙女禾花仙女前去解救,最后禾花仙女挤出自己的乳汁,把枯萎的禾苗救活,使干瘪的稻谷饱满,让饥民获得了大丰收。为了感念禾花仙女的恩德,人们就在每年丰收之夜跳起禾楼舞,并在连滩五显庙立禾花仙女的神像祭祀。

  连滩禾楼舞多在立冬后十日的夜间举行,地点或在社坛、庙宇前,或在田间、河滩。表演人数一般21人,领舞巫师1人,舞队为1010女。表演时,场上设有竹、木、稻草搭建的四方状禾楼,燃起火堆;舞者均脸戴面具,舞队头戴斗笠,一色黑衣、麻鞋,但男着黑裤,腰束围巾,挂牛角号,女系黑裙,绣图饰物披肩,挂藤环;巫师则头戴莲花冠,系红色间黄披肩。在节奏强烈的锣鼓乐和唢呐声中,巫师左手举起牛头锡杖,右手摇动系有彩带的铜铃,引领高举竹筒火把的男舞队和手捧稻穗的女舞队,一边唱着禾楼歌一边以粗犷的摆身、摇手、踏足等动作,向着东南西北四方起舞;接着是过火门、拜天地两个带有仪式性的舞段,最后在火把、火门的映照下,女舞者双手高高举起稻穗,以示庆祝丰收,祈求上天赐福。

    2008年,禾楼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素细节图

    

    

    

    

    

   (图文来源:百度百科)